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联合部署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四行业作为首批重点能耗行业,迎来节能降碳施工图。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节能降碳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分领域分行业推进节能降碳,把好新上项目准入关口,实施存量项目节能降碳改造,推动用能设备更新,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对支撑全社会节能降碳具有重要意义。
深挖重点行业潜力
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等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也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其中,钢铁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例超11%;合成氨年耗能超7000万吨标准煤,排放二氧化碳约2亿吨;水泥行业能源消费约占建材行业70%至80%。
整体来看,目前粗钢、炼油、合成氨、水泥行业仍分别有约15%、15%、11%、16%的产能能效达不到基准水平,节能降碳潜力巨大。为加速释放上述行业绿色发展潜力,此次分行业发布的4项行动计划锚定2025年和2030年两个时间节点,提出了节能降碳主要目标。
到2025年底,在能效提升方面,钢铁行业高炉、转炉工序单位产品能耗分别比2023年降低1%以上,电弧炉冶炼单位产品能耗比2023年降低2%以上,吨钢综合能耗比2023年降低2%以上,余热余压余能自发电率比2023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炼油、合成氨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2020年降低3.7%。
在产业升级方面,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合理控制新增合成氨产能,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亿吨左右;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均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到2030年底,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行业产能布局进一步优化,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进一步提高,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用能结构更加优化,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加快推广应用,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副主任符冠云表示,此轮出台的行动计划统筹产业发展、节能降碳、能源替代三方面因素,提出先进产能占比、节能量、降碳量等具体目标,将前不久出台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落实到具体行动,为加速推动重点行业绿色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系统部署重点任务
走进全球首座特钢行业“灯塔工厂”——江苏无锡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数智中心,上百个算法模型正在加速运转,炉温预测、烧结配碳量调整、风口破损识别、有害元素控制等数据跃然屏幕。
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宏星介绍,能源调度系统可以提前8个小时对生产情况进行预判,有效调度高炉产气情况和下游用气情况,确保浪费控制在最低水平。借助数智化全流程生产,钢厂年煤气消耗量降低近1亿立方米,碳排放量减少近10万吨,新品研发效率提升了56%。
当前,以钢铁业为代表的传统高耗能产业正加速推进节能降耗,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数字化升级等多种方式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在此次行动计划部署的重点任务中,特别提到要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运行,支持企业建设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加强生产过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数据收集、分析和管理;推动数字技术与行业融合发展,搭建“工业互联网+能效管理”应用场景,实现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智能化控制,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系统思维是全面谋划重点行业节能降碳目标任务的关键。”在符冠云看来,本轮行动计划围绕产能、工艺、设备、数字化等方面,系统提出节能降碳创新举措,从遏制不合理用能、推动能效提升等角度部署重点工作,通过存量优化和增量调控提升行业发展所需的要素保障能力。
围绕系统节能,行动计划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转型、能源资源循环利用、数字化升级等方面展开部署。具体来看,优化产业布局,严格执行钢铁、炼油、水泥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聚焦相关行业主要工序、关键环节和重点设备,加大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力度。同时,优化行业能源消费结构、加强余热余能和资源循环利用、推动产品绿色低碳转型等。
统筹协调支撑保障
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节能降碳涉及产能调整、工艺优化、设备更新、清洁能源替代等多项任务,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需强化各类保障措施,持续调动行业积极性。
在江苏射阳港低(零)碳产业园区,30米长的双车头“零碳公交”科技范儿十足,绿色建筑样板间布局了屋面光伏、智能暖通、智慧照明,工厂内150米级大兆瓦风机叶片蔚为壮观。从产业规划到园区各类基础设施,射阳港低(零)碳产业园区走出了一条全产业链节能降碳转型路。
据介绍,2022年底,江苏出台《关于支持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推动射阳港低(零)碳产业园区建设。经调研后,当地选择以园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突破口,聚焦工业节能降碳、零碳能源供给、碳汇能力提升、能碳协同管理、应用场景布局五大重点领域,打造当前最接近国际标准的(近)零碳产业园区,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符冠云认为,推进节能降碳,要做到提升内生动力与提供外部支持并举,构建多方位政策支撑体系,形成节能降碳工作合力。
此次部署的行动计划围绕激励约束、资金支持、标准提升、技术推广,提出了推动相关行业节能降碳的政策保障措施。在强化激励约束上,以能效水平和环保绩效为主要依据,对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等行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综合考虑能耗、环保绩效水平,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
在加大资金支持上,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积极支持相关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落实好现行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产品服务,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相关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提供金融支持。
此外,推进标准提升和技术创新。一方面,加快制定修订相关行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建立健全碳排放技术规范体系,推动制定碳排放核算、低碳工艺技术等标准。鼓励地方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标准,支持行业协会、企业、标准化机构等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修订。另一方面,依托科研机构、骨干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等,加强相关行业节能降碳关键技术装备攻关,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孔安表示,行动计划分行业给出具体指南。下一步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抓好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细化措施、分解任务、压实责任;行业协会、智库及研究机构要充分发挥行业研究和“桥梁”作用,加强对企业的服务指导。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