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远成绿碳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
电话
18308167510
028-61811185
新闻资讯
News
浅谈林业碳汇开发三要素(一)

从近期自愿减排CCER项目开发的市场行情看,林业碳汇开发似乎有点降温的趋势。记得去年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林业碳汇开发为何如此乱象丛生》,那时候各大公司都在利用各种关系抢滩林业碳汇市场机遇,但更多的是跑马圈地,且圈而不开是常态。但自去年11月份以后,林业碳汇市场就逐渐开始降温了。一来是许多有林业资源的地似乎已经被圈完了;二来是许多人都把林业碳汇开发这事儿看简单了,实际开发过程中遇到了巨大技术困难。

那么林业碳汇到底该怎么干呢?我认为林业碳汇开发把握好三要素很重要。这三要素是:事前评估、商务洽谈、技术开发。

第一要素是林业碳汇项目事前评估。

很多公司在签林业碳汇合同时并没有对项目的价值进行专业的评估。仅仅是乐观的对赌。认为一个上百万亩林地的大县,再怎么样10%的符合林地总是有的吧。但事实往往很残酷。我实地调研四川东部地区一个 120万亩林地的县,最终确认符合造林碳汇项目的林地仅6000亩,四川西南部地区一个110万亩林地的林业大县,最终确认可开发造林碳汇项目的林地仅4000多亩;这些现象在我们实地评估南方的林业碳汇项目的过程中已经不是个案,而是很普遍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南方地区早在2012年前就已经大面积“脱荒”,2013年后很少有符合条件的荒山荒地和疏林地造林;另外就是生态修复和退耕还林的造林项目,这类项目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基础资料差,土地、林地权属证明不完整、林地保护不够完整,现有林地林相差,造林成活率低,树种更替频繁(主要是原有乔木用材林已经被当地村民砍伐后从新栽种了经济林)。根据生态环境部《林业碳汇方法学》的相关要求这些土地造林已经不符合造林碳汇开发的适用条件。对于成活率高林相较好的乔木用材林,大多数没有颁发林权证或林业不动产权证,但目前北京绿色交易所要求林业类自愿减排项目业主开设业主账户时必须提供项目PDD文件、项目业主委托协议、项目林权证或林业不动产权证三者必须一一对应才可以开户,如果不能开户,就无法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信息公示平台进行项目公示,而项目公示是林业碳汇开发项目必经的第一步,这就意味着很多林业碳汇项目在这一步就卡住了。转回头来去补办林权证或林业不动产权证,但现在办林权证或林业不动产权证都必须从新测绘每个小班每块林地的项目边界,这就需要多增加几百万的费用,和更长的时间,甚至很多林地根本办不到证。我看过很多公司在签林业项目时制作的林业调查表,大多数都是为了方便就简单粗糙,但这样评估项目,无疑是掩耳盗铃,无疑是睁眼对赌,即便是调查表做的细致一些的,几乎所有数据都来自于林业局提供的造林作业设计、造林验收、和小班矢量图数据,这在林调数据上是相对真实的,但即便如此还需要将林地、林木权属一一对应,将矢量图与遥感卫星图片套合一一对应,最后再去林地现场实地踏勘一一对应后才能初步确定。

还有就是对林业碳汇项目减排量的预估计算。很多公司在做林业项目评估时没有真实做过减排量预估模型预算。只是简单的将面积乘以0.40.5,甚至有乘以0.70.8以上的。这样的评估是及其粗略的。我们在评估高原云杉时发现造林十五年内的林地平均每亩每年碳减排量仅仅在0.1-0.15左右,许多慢生树种在前十年的减排量都是很低的,往往要到十五年甚至二十年以后才能达到较高的减排量,当前在自愿减排公示系统已经公示的林业碳汇项目按20-40年累计减排量除以20-40年计入期得出的预估减排量每亩林地平均不超过0.35吨二氧化碳当量,预计这些项目里很大一部分林地在首期签发的减排量平均每亩会低于0.2吨二氧化碳当量,当然也会有部分项目每亩减排量会高于0.5吨以上的。所以准确预估减排量,对于项目的投入产出预评估很重要。

所以我说林业碳汇项目事前评估是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第一要素。

第二要素是林业碳汇商务洽谈。

商务洽谈首先是信任关系,然后是专业能力,在后是实力匹配。至于这些该如何落地,我在下一期文章里我会仔细讲解,敬请读者朋友持续关注!

 

 

作者:老李碳中和主播李风

202534